当前位置:首页 > 国际 > 正文

净利同比下滑26.81%!交银施罗德基金跌出“10亿俱乐部”,混合型基金规模近三年缩水超千亿

  • 国际
  • 2025-03-31 11:10:02
  • 11
  • 更新:2025-03-31 11:10:02

  近日,多家公募盈利排行榜出炉。

  与2023年相比,交银施罗德基金的业绩表现进一步下滑,跌出了“10亿俱乐部”。据年报显示,交银施罗德基金2024年实现净利润8.79亿元,同比下降26.81%。自2022年以来,交银施罗德基金的净利润已连续三年出现同比下滑。

  有分析认为,交银施罗德基金的业务结构以主动权益类基金为主。在业绩、规模、降费等多重压力叠加下,公司营收与净利润也受到了较大影响,出现连续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营收净利润下滑现象。

  数据来源:Wind

  数据来源:天天基金

  以混合型基金为例,其规模在过去几年经历了显著变化。2021年末,混合型基金规模达到2027.52亿元,然而到2022年末降至1692.70亿元,到2024年末更是进一步缩水至949.47亿元,近三年累计缩水达1078亿元。股票型基金的规模变化同样不容乐观,2021年末其规模为61.75亿元,而到2024年末仅剩下33.12亿元,近乎腰斩。

  数据来源:Wind

  值得一提的是,尽管2024年下半年A股市场回暖显著,但2024年,交银施罗德基金业绩表现为2.37%,尽管实现了正收益,但与相比,仍未能达到其增长水平,整体业绩表现未能超越基准指数。从近两年的业绩表现来看,以沪深300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,交银施罗德基金整体业绩走势明显落后于沪深300。2023年,该基金净值下跌13.03%,而沪深300指数虽同样呈现下行态势,但相对表现更优。

  数据来源:Wind

  此外,经历了多年熊市的投资者只想“回本”。随着主动权益基金净值的修复,主动权益并未出现资金大幅净流入,反而出现了越涨越赎的现象,进一步加剧了此类公司的经营压力。

  业内人士指出,公募基金行业转型已进入攻坚阶段。头部机构凭借规模效应与资源整合能力,正从“规模王者”向“全能选手”进化;而中小机构则必须走差异化道路,要么成为细分领域的“隐形冠军”,要么通过特色产品打开市场缺口。

  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深化以及养老金入市的提速,具备投研深度、产品创新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的机构,将在行业变革中脱颖而出。

  站在2025年的起点,公募行业的分化既是挑战,更是机遇。在此背景下,交银施罗德基金的表现备受关注,其能否在行业变革中抓住机遇、实现突破,新浪基金将持续跟踪。

有话要说...

取消
扫码支持 支付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