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学 > 正文

上海说不的“游烟”,曾让多少人无可奈何

  • 文学
  • 2025-03-30 19:26:03
  • 10
  • 更新:2025-03-30 19:26:03

上海,对“游烟”出手了。

从今年3月中旬起,武康路、豫园商城、新天地、外滩、南京路步行街等8个中外游客集中、人群密集的“网红”地标场所率先、重点推进控烟工作,加强室外控烟管理,从而形成示范效应。

“游烟”,是指吸烟者在室外一边走、一边吸烟的行为,是二手烟的一种常见来源和传播形式。上海引导地标场所发挥场所管理方(如管委会、物业)及场所内各业态单位的作用,结合制度建设、宣传倡导、劝阻引导,疏堵结合、共建共治“游烟”,从而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城市治理新模式。

实际上,上海的控烟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,“控烟行动三部曲”——“室内全面禁烟、室外不吸游烟、吸烟请看标识”正逐步深入推进。这一项行动在全国室外场所控烟工作中,也属引领创新之举。

早在2024年9月1日起,为贯彻《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》和《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》,上海市地方标准《室外吸烟点设置与管理要求》(DB 31/T 1482—2024)正式实施。这同时也是国内首个室外吸烟点标准规范,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。

去年12月,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、市委社会工作部、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等九部门又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室外二手烟控制 推进无烟健康环境建设的通知》。这是国内第一个加强室外二手烟控制的省级多部门联合发文。

为何上海会对“游烟”出手?

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近年来居民们对“游烟”问题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关。

2020年,一份由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、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同发起的,面向关注“上海发布”“健康上海 12320”“无烟上海”微信公众号的上海市居民的调查显示,超九成居民表示会遭遇“游烟”。其中,近四分之三的居民频繁遭遇“游烟”。相反,几乎不会遇到“游烟”的居民仅占1.69%。

根据这份调查,在一众公共场所中,马路、人行道是“游烟”流行的“重灾区”,有近九成(86.14%)的居民在这两个室外场所深受二手烟之扰。

去年夏天怀孕的王女士对澎湃新闻说,路边抽烟的情况确实很多,“人稍微多一点的人行道,走几十米就能闻到烟味,只能屏住呼吸脚步快一点超过吸烟的人。”王女士说。

此外,地铁站出入口、公交车站等公共交通枢纽,公园、绿地,甚至商场、写字楼出入口等公共场所,也都是受访者接触“游烟”较多的地方。

面对严峻的“游烟”现况,超九成(92.39%)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反感,仅有不到一成(7.6%)的居民对“游烟”无所谓,认为不会对自己造成影响。

这种反感与二手烟造成的严重的健康威胁有关。根据《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》,二手烟暴露没有所谓的“安全水平”,即使短时间暴露也足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。它与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,包括呼吸系统疾病、恶性肿瘤、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。

然而,尽管绝大多数人反感“游烟”,敢于当面指出、直接阻止的居民仅有1.57%,选择拨打举报电话或通过其他方式间接制止的居民则更少(0.61%)。大部分人选择赶紧躲开,如果一时无法躲开,也只能强忍不适。

上海劝阻“游烟族”,多地网友建议推广

上海治理“游烟”的举措很快就在社会上引发广泛关注,相关话题词一度登顶热搜榜第一名,不少其他城市的网友都留言:希望“全国推广”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在全国范围内,上海市的“游烟”暴露状况很可能不是最严重的,甚至是相对情况比较好的。不少城市或地区的“游烟”暴露情况更加糟糕。

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于2019、2021、2023年针对国内的中学生开展了青少年烟草调查。根据2023年的数据显示,就各地中学生在学校的二手烟暴露率情况来看,重庆、西藏、湖北等地的中学生更频繁地会受到二手烟的困扰,其中重庆地区,中学生的二手烟暴露率高达51%,而上海、北京等地的中学生的二手烟暴露率则相对较低,上海地区整体为23.3%。

这也说明,国内许多城市或地区的“游烟”暴露状况依然十分严峻,亟待进一步治理与解决。尽管截至2024年9月,已有24个省份出台省级控烟相关法规,254个城市出台市级控烟相关法规,但“游烟”依旧是萦绕在人们鼻尖和心头的一大痛点。

根据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等机构的调查,面对“游烟”,超半数(59.88%)的受访者提议室外区域也应当设置指定吸烟区域;同时,也有近三分之一(32.91%)的人认为在人群聚集的室外区域,也应当立法禁止吸烟。仅有6.04%的居民认为吸烟者在室外有吸烟的自由,不应该干涉。

2023年世卫组织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显示,每年的烟草相关死亡人数超800万人。《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》也披露,中国每年有100多万人因烟草失去生命。对“游烟”说不,是守护公众健康、优化环境、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一项必要举措。

有话要说...

取消
扫码支持 支付码